2005年,合肥工業大學柳柄康等對兩榀兩跨預壓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框架進行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試驗研究[8],框架尺寸和配筋見圖5。試驗表明:僅依賴預應力筋抗彎的梁端截面,滯回曲線較為豐滿,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曲率延性系數達4時,截面承載力無明顯降低,可滿足彎矩調幅要求;卸載后殘余變形較小,截面屈服后仍具有變形恢復能力;對稱和反對稱兩種加載方式對跨中和梁端受力性能和延性無明顯影響,僅對中柱節點核心區受力狀態產生較大影響。
2009年,北京工業大學韓建強等對一榀預應力裝配式框架KJ2進行水平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試驗[9],為了保證KJ2梁端混凝土約束較好,對其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圍進行碳纖維布加固,并在梁的兩端均增設直徑為4mm的螺旋箍筋約束端部混凝土,提高裝配框架梁兩端混凝土的局部抗壓強度,制作完后的框架如圖6所示。試驗表明:與現澆混凝土框架相比,預應力裝配式框架的耗能能力要稍低于現澆框架,而其延性和變形恢復能力則優于現澆混凝土框架。
2005年,同濟大學呂西林等對一個單層、單跨、三榀、采用橡膠墊螺栓連接梁柱節點的裝配式預制混凝土框架結構1/2縮尺模型進行擬動力試驗[10],梁柱、梁板節點詳圖如圖7。試驗表明:此類裝配式預制混凝土框架結構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橡膠墊螺栓連接的梁柱節點在試驗中工作狀態良好,而采用焊接連接的板梁節點在試驗中破壞嚴重;屋面板與梁的焊接節點是此類結構的抗震薄弱環節。